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幽墓黄泉最新章节!

    包厚道正式加入走地仙的伟大序列了。

    小打小闹变成正规军了。

    杜天舟把走地仙必须懂的规矩、忌讳,一一做了交待。

    流年不利的人不可行事盗墓。(流年不利:是指谁谁某某一辈子干甚也倒瞎霉,喝水塞牙,放屁砸脚,拉屎带出肠子,这类人最好别去干盗墓,铁定有去无回。)

    丁忧期不可行事盗墓(服孝);本命年不可行事盗墓;身子不全的人不可行事盗墓(民间传说:身子不全的人,死后黑白无常不接拘魂大令,不入地府,终日游魂。据悉,全世界都这么认为,而且这个说法普遍是二千多年前认同的,不得不说,冥冥中的认同是来自上天的启示。冷兵器时代,热血沙场,许多封疆大史在疆场上建功立业,多多少少其身有残,盗墓的时候碰到将军茔冢那是家常便饭。传闻,鬼魂对身子不全的人很青睐,总会想方设法让这种人留在墓里,所以成了一大忌讳。);

    女人经孕期不可行事盗墓,盗墓刨坟的女人很少,并不是没有。

    先人忌日、新婚、年关、清明、七月十五不可行事盗墓。

    忌口六畜肉。

    牛、羊、马、猪、鸡、狗,此为六畜。

    六畜与阴寒之地星卯相冲。

    配桃木挂饰。

    桃木古称降龙木,道家言桃木八阳合聚,百鬼不侵,邪祟不犯。

    谁立下的规矩早已无从考证,都是口口相授,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保命、逃命相关。

    举一个例证:《搜神记》有一则故事:说是有个姓暴的父子二人,家徒四壁,好吃懒做,不思正业,不求上进,这父子俩一天到晚踅摸歪计巧活。天下哪有不干活就来钱的便宜事,除了公认的四行(官、盗、匪、僧道)。话说这对父子实在穷的过不下去了,有一天,二人齐齐想到临村的安财主死后,坟里埋了不少宝贝,二拍二合,根本不用提交报表九会十八议。天一黑,抄家伙便去了安家祖茔,得手后正准备走,只听嘎啦一声,棺材盖迎着墓穴顶撞去,直往下掉土。

    说时迟,那时快。

    安财主的尸体双臂一展,打破棺材跳了起来,满口獠牙,浑身白毛。

    棺盖落下砸在他头上都没能撼动半分。

    这父子二人屁滚尿流的逃。

    安老财张牙舞爪的追上大的张口便咬,小的那敢停,连周旋的心思都没,往断气的跑。

    穷人家不一定出孝子。

    安财主吸干了大的血继续撵小的,小的实在跑不动了,靠在一颗老桃树上闭上了眼。

    不料,安财主徘徊良久,不敢上前。

    等到鸡叫走了。

    像这样的故事在民间传的五花八门,各有各的巧,各有各的好,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。杜天舟极力叮嘱包厚道持斋念佛,干这行损阴德不说,又是世人唾弃的行为。历朝历代那些官盗,没有一个会去墓地亲力亲为,三国曹操一手泡制发丘中郎将,专设摸金校尉,曹操自已肯定不会动手。这摸金校尉就没有一个能圆满收场的,一来曹公不想人尽皆知,二来这种官衔在军营受人白眼。

    包厚道一念上来,干脆将鼠尾辫铰了。

    四个秃子。

    吃斋念佛假心善。

    打那以后,包厚道直接以苦行僧的身份自居。

    古代等级分明,像戏子、娼女、皂奴之类下九流,死后不入祖坟,盗墓的人何尝不是。

    跟着杜天舟时间长了,包厚道渐渐同化感染,原本纨绔自我的秉性变得识大体多了。有一件事瞒了下来,就是自已的少爷身份。走地仙人四海四家,没有固定之所,正是合这个“走”字之理。如果日后不想干了安顿下来,不是不可以。选择一地当初盗的第一个墓,孤丘上施粮三日,请方圆数十里内的老鼠来大吃几日。以便证明干这活儿是为孝敬地仙祖,神灵才不会怪罪,主要是给人家地仙鼠面子。

    所以说干哪一行都得有靠山,人世间一个小影射。

    一年后,遵化。

    杜天舟发现有座宋代孤坟。

    格局大,风水好,头枕宫山,足踏玉带,四面环翠,迎风过流。

    选在这种地方埋先人的都是有权有势的大户,后人非富即贵。

    只是有一点,这风水宝地是一处母金蟾吸水穴,就是说只能葬女人,不能有男人。

    埋男人,后人注定十八世行乞要饭,当街过会行事传宗接代大业。

    这座墓非常好,却是无碑无铭,不用猜也知道过了几百年了。这四人在当地走街窜巷,旁敲侧问,一个放羊的老秀才指着云姑山下只剩三排大石墩的古道。说是宋真宗年间宋兵胡人交战时,这里出了一位姓索的大将军,为赵家天下立下赫赫战功。契丹人对索将军恨的牙痒痒,恼羞成怒,在一场对战中,索将军寡不敌众被抓了。契丹皇帝当众把他剔骨削肉,用骨头当柴火,蒸了肉,分给恨宋兵的军士。

    索将军死后只得了朝廷的一纸加封,没有实质安抚。

    索夫人自弱冠起再也没有见过丈夫。

    等来的只是一纸加封。

    好马不配二鞍,好女不嫁二夫,索夫人含辛茹苦将索将军的遗子抚养成人。

    索夫人的美貌全省妇孺皆知。

    寡妇门前事非多,怀揣贼心的汉子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索夫人常年身藏利刃,每每遇到轻薄的人拼死捍卫清名,落了个“血西施”的美名。

    一传十,十传百。

    传到了宋真宗老儿的耳朵里,赶上了皇权推崇仁孝之风,选榜样的节骨眼儿。

    索夫人虽然不及圣人光环,当个人人敬仰的楷模实实在在配的上,再搬出当年索将军立下大功。

    宋真宗当即金口钦命她为“一品贵夫人”,索氏子孙破格录用,官居显位,在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