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国势最新章节!

南与陕西的铝矿等资源开采权全部由北方集团竞购,原先舆论认为北方集团的高价格是吃了大亏,给国家做了贡献,没想到得益于战争景气,所有矿产价格疯长,北方集团不仅没有吃亏,反而大大赚了一票,又招来不少人犯了红眼病。

    唐绍仪看问题当然不会这么简单,北方集团作为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的大财团,根本不像外界所怀疑的那样官商勾结,或者依仗政府力量巧取豪夺,相反对政府多有帮助。但作为一个留美出身的政治家,他对于垄断有一种“本能的反感”,拆分北方集团这样的事情他还不敢想,但趁着国家财政的好转,“斩断”国家财政与北方集团之间的“密切关系”,取消“第二财政部”的地位是他很想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不过,他也十分清醒,财政部虽然是总理分管的部门,但绝不是他能轻易把手伸进去的地方。总长梁士诒虽然和他一样是北洋时期的老人,但唐绍仪从来与他不是一条路上的人,次长熊希龄更不用说,就是北疆体系中出来的。从财政部的立场而言,本身绝不会有“斩断”这种联系的主动精神。试想,天底下还有这种比这种更轻松的财政筹集法了么?只要打几个电话,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财政缺口就有办法填补上,对梁士诒这样厮混与清末、北洋体系的老官僚来说,只要经历过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,就格外珍惜“北方集团”这样的外援。梁士诒公开评价1914对日战争的胜利时就说:“这不光是武力的胜利,更是中日两国财政、大企业财团的直接比拼,北方集团是首功。”而唐绍仪更清醒地认识到,除了财政部外,国防、内务等强力部门内有不少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经费,也是走北方集团这个外援渠道的,而且不为他所知悉,他更不能不慎重。他还没有愚蠢到要和所有人为敌的地步。

    当然,财政方面只是长期问题,眼下摆在唐绍仪面前的却是“一五计划”的工商政策问题以及建设目标问题。搞“一五计划”唐绍仪是十分赞同的,也认为工业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,但通过采取大规模举债,用政府投资的方式实现快速工业化,他本能地表示反对,他更希望是的财政平衡。如果扩大债务,发展高速工业化,不可避免地将进一步加大政府对“北方集团”这个国策集团的依赖与扶持,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。至于高速工业化,在他眼里世界各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——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日本再快,从明治维新开始也用了50年,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。

    而秦时竹等人提出的,则是要利用德国战败投降的机会,全方位引进德国的设备、技术、人才,“以德为师”建立中国的工业化体系,低一点没有关系,但一定要全面,至于德国人也不太擅长的工业领域,则从美国引入。反正现在是各国经济低迷期,原来高高在上的设备、资产都开始大幅度贬值,价格低得诱人。按照秦时竹的日程表:“一五”打基础,全面引进;“二五”全面吸收消化;“三五”开始自主创新,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业化。判断标志是三个:第一,工业门类齐全,农轻重比例基本协调;第二,以“进口替代”为途径,主要工业产品实现国产化;第三,在部分领域获得优势,贯彻“出口导向”。

    在工业化的阶段上,唐绍仪基本赞同分三步走的策略,唯一的分歧在于——时间以及政府的作用。唐绍仪不认可15年的期限,认为太过于急切,三倍于此还差不多,而在政府的作用上,更偏向于小政府的观念,认为经济发展是企业界的事,政府的作用一是搞好法律与市场建设,提供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;二是在社会保障与民生上下功夫;三是坚持自由主义,避免直接干预经济,以免损及公平。唐绍仪仍然对洋务派以国家财力发展经济、建设企业所暴露的弊端耿耿于怀,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主义理念,本能地反对政府直接站在经济发展的一线,更不必说反对政府以国家信用为担保,为包括“北方集团”在内的大企业集团群提供帮助的提议。在他看来,政府不主动出面削弱大财团的影响力已是格外宽容了,搞赤字财政可不是他的风格。

    “一五计划”的草案,经过了三次讨论,仍然没有能够确定下来,眼瞅着1921年度财年即将到来,计划却如此难产,形势越发微妙起来。

    !#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