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最新章节!

    虽然事后太子妃、太孙妃知道朱瞻基在孙清扬月子里留宿的事情,都劝诫了几句,朱瞻基应承就是那两日而已,但大家对这事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,毕竟这事虽然不合规矩,但端本宫里,皇太孙说了算,太子妃也知道孙清扬平日里并非媚主惑上之人,太孙妃尽管有些心绪不宁,却也不好把朱瞻基强留下的事情怪罪到贵嫔身上,这事,也就揭过去了。

    转眼间,小郡主瑾瑜的满月过了,百天即满,日子已经到了永乐二十二年的六月。

    北征的永乐帝已经先败兀良哈三卫,再败鞑靼大军,平安抵达了大宁。

    大宁,曾是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,宁王朱权的封地,宁王朱权自幼聪明好学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),朱权15岁时,明太祖为防御蒙古,封他就藩于大宁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,称宁王。

    建文元年,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,起兵前,他曾到达大宁胁迫宁王朱权出兵相助,并许以攻下金陵后,与他分天下而治。建文四年六月,燕王进军金陵,夺取政权登基为帝,年号永乐。即们后,却只字不提分治天下之事,后借口朱权恃“靖难”之变有功,骄恣妄为,将其封地改为江西南昌,尽夺其兵权,当时,宁王朱权年仅25岁。

    遭此骨肉相残的巨创深痛,宁王心灰意懒,韬光养晦,多与文人学士往来,寄情于戏曲、游娱、著述、释道,他多才多艺,对经史子集、九流、星历、医卜、黄老诸术均有涉猎,且戏曲、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,有《汉唐秘史》等书数十种。

    宁王善古琴,编有古琴曲集《神奇秘谱》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《太和正音谱》,所制作的“中和”琴,号“飞瀑连珠”,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,被称为明代第一琴。

    他耽乐清虚,悉心茶道,曾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《茶谱》。

    尽管宁王朱权如此孝友谦恭,乐道好文,循理守法,但永乐帝对他却颇多忌惮,甚至多年不许他入皇城。

    如今,宁王已近五十,而永乐帝早过了花甲之年,在大宁的行宫,从前宁王的王府里,永乐帝想起前事,想到喃喃自语,“十七弟,莫怪你四哥,国无二君,天无二主,其实,在这个位置上,朕何尝有一日欢愉?倒不及你寄情山水,琴茶之道,来得逍遥自在……”

    “朕不愿负天下,只好负你,十七弟,但愿你能明白四哥的苦心,明白四哥的不得已,原谅朕的背信弃义。”

    “咳,咳——”七月炎炎,即使是夜里,也仍然酷热难挡,浑身发冷的永乐帝却裹了裹厚厚的棉被,待这一阵狂咳过去之后,他开口道:“速召文渊阁学士金幼孜前来。”

    这一晚,永乐帝允准了金幼孜之前请求班师回朝之建议,毕竟,自从六月中行军至答蓝木纳儿河,惯会逃跑的阿鲁台就领着敌军消失不见,明军这边也是兵士疲惫,人马劳顿,自己的身体已是一日不如一日。

    回师途中,永乐帝又将还京后将军国大事尽数交付太子,自己要当个闲散太上皇的想法,与他最信任的英国公张辅,首辅杨荣,文渊阁学士金幼孜商议,欣欣然安排着以后的快乐闲散生活。

    然而,他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,没有可能像他内心深处所羡慕的宁王那样,过一过逍遥自在的生活。七月十八日大军行至榆木川时,永乐帝病逝,时年六十五岁,留下遗诏,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,丧礼一如太祖高皇帝旧制。

    一方面杨荣带着人急驰回京讣告,另一方面,英国公张辅、金幼孜与永乐帝身边的大内待马云为稳定军心,密不发丧,每日晋见、进食一如常仪,只是一切诏令,皆出自金幼孜之手,一路护丧归京,共计七日密不透风,直到皇太孙朱瞻基闻讯从京中赶来,才敢将永乐帝崩逝的消息宣告天下。

    这七日里,金幼孜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,但凡被人提前知晓一点永乐帝已经山陵崩的消息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幸好,有了上一次永乐帝诈死的事情,虽然有七日未见永乐帝露面,得知消息的人,仍然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而杨荣一行人,也就顺利的到达京师,将消息报知了太子朱高炽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,万岁爷驾崩……崩于大宁!”

    当听到风尘仆仆、形容憔悴的杨荣嘴巴里说出这句话时,刹那间,偌大的文华殿中一片静寂,太子朱高炽只觉得脑袋轰然一声巨响,像是有碎片从头脑里炸开,炸的他神昏智迷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