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超时空史记最新章节!

sp;   朱元璋对他们说道:“你们合军一起南下,但各自领军,一个月内围应天府,朕到时候再下来。”

    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    “切记。”朱元璋告诫众人:“沿路勿要滥杀,劝降各地,或绕路前行,直奔应天府!”

    朱棣,李景隆,瞿能,张玉等,双方将领皆跪下领命。

    朱元璋再以洪亮的声音下令给两军:“诸将士听令,拾起你们兵刃,穿上你们铠甲,跟随燕王返回应天府!”

    “奉太祖圣旨,随燕王回应天府!”

    数十万将士高呼,拜下领命。

    但仍不肯走,还留在白沟河附近看着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向朱棣,冷声道:“朕把百万大军交给你,若不能在一个月内回到应天府,你这燕王也不用当了!”

    “是,父皇!”

    朱棣再次跪下,当着李景隆众人的面,接过父皇交给他的统兵权。

    朱元璋又叮嘱众人一番,最后给楚祯一个示意的眼神。

    楚祯一挥手,把几十张绢本圣旨拿出,示意朱棣等人接过。

    朱元璋对他们道:“这些圣旨都是朕亲手所书,又在仙界盖印,与昔日圣旨别无二致,你们且先看过。”

    众人恭敬的翻开一看,里面果然是太祖笔迹,印章也一如当年,乃是洪武宝印。

    朱元璋说道:“你等手持圣旨,尽量招降各地守军,勿要多造杀孽,记住了!”

    “是,陛下!”

    众人又一次跪倒。

    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头,返回了海城。

    “大明太祖圣灵已回了仙界。”

    楚祯以时空史官的身份宣告道,众人只看到那道光柱随之升入天空,一时又再次拜倒,恭送太祖。

    楚祯继续说道:“我很欣慰的见到大明将士不再受这场灾难,但靖难之役还未结束,等你们回到应天府,我再请太祖圣灵下界,彻底解决这场无谓纷争!”

    众将士这才慢慢散了。

    楚祯看向他们,见他们神色有些微妙。

    朱元璋一走,燕军与朝廷军将领难免会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他们本该在此时对战在一起,决出胜负,如今却是一个阵营。

    楚祯笑问:“燕王和李将军要如何南下?”

    李景隆拱手:“一切听燕王之令!”

    这是彻底放权之意。

    朱棣面色如常,也未有推辞,对瞿能、郭英等人说道:“兵贵神速,我与诸位各自领军,趁他人还未知晓此事前,先南下占据各地,诸位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众人推辞,表示还是听燕王命令。

    朱棣正色道:“各位勿要再推辞,父皇显灵化解这场干戈,我既答应与各位合军,岂有再猜忌之理?诸位将军尽管放手去做,就如史官所说,尽管消弭这场纷争!”

    朝廷军众将士感动的行礼,表示愿为燕王手下,听从他的命令。

    朱棣命人去拿来地图,在白沟桥上与他们定下作战计划。

    楚祯笑道:“我再送给你们一些东西,等着,我回去一趟。”

    不一会,他回来后,交给了朱棣一张地图,以及三十部电台和充电器,让他们各军之间能随时联系。

    朱棣一眼看出来,这就是史官家里的那幅地图!

    郭英拿到盒子后,忍不住惊叹的问楚祯:“楚史官,此物就是燕地传闻中,能千里传音的无线电台?”

    众将同样双手恭敬的捧着电台,脸上满是受宠若惊的表情。

    和李景隆一样,他们早就听说过燕王手中有电台这种神奇器物,没想到今日他们投降燕军……不,是太祖下旨让他们归燕王统率后,就见到了实物!

    史官还每人送了他们一部。

    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们一道护身符,靠着此电台,未来燕王登基后,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功劳!

    “没错!这就是电台。”楚祯笑道:“有这东西,再加上洪武大帝给你们的圣旨,相信你们能很快劝降各地,回到应天府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赞同的点头,他们都是常年带兵打仗的人,知道电台发挥出的作用。

    尤其是他们如今共有七十五万兵马,有了电台交流后,更是如虎添翼!

    朱棣很快定下了南下作战的大致策略,其余细节在电台中再交流。

    他意气风发的对众人下令:“诸位,与我一起拔营,挥师南下!一个月内到应天府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众将领命,拿着圣旨与电台,骑马返回了各营地。

    比起圣旨,电台更让他们信心十足,也彻底坚定的站在燕王,不,是站在太祖这一边!

    他们走后,朱棣给楚祯单独行了个谢礼,做长揖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楚祯笑道。

    朱棣正色说:“史官大恩,对我,对大明,皆是如此,今日先简单谢过,等到了应天府,我再隆重回报史官之恩!”

    楚祯淡淡笑道:“你记得当初答应过我的事就成。”

    朱棣略想了想,笑道:“眼下又与当时不同了,当时我是造反的燕王,如今我是父皇册封的燕王,入应天府后,事情不归我来管,归我爹管!”

    楚祯哈哈一笑,朝他道别后,离开了此地。

    朱高煦,张玉等人目送他消失,才上前来听候殿下命令。

    “回去,拔营南下。”

    朱棣简短吩咐道。

    “爹,您就信了那些人?”

    “闭嘴,再说这些话信不信我抽你!什么叫那些人?他们都是大明将领,与我们一样!”

    朱棣这话说得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从现在开始,他就不再是反贼了!

    相反,反贼在应天府!

    他是替他爹杀回应天府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七日后,济南府。

    瞿能来到济南城下,见城门关紧,城墙上守军皆严阵以待,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父子三人所率的五万大军。

    “瞿能,汝何故跟着燕贼谋反?!”

    山东参政铁铉,站在墙头对着瞿能高声大骂道。

    数日前,有人来传消息,说前线李景隆所率大军尽数倒戈,六十万大军非但一仗不打,反而投靠燕逆,为虎作伥!

    铁铉当时听了,只当做是谣言,全然不信,哪有六十万大军全部阵前倒戈的道理?

    从古至今,都没有这样荒唐的事!

    为此,他还斥责了从真定府逃来报信的人,虽然那人信誓旦旦,但铁铉一个字也不信。

    但又过了一天,再有河间府的人来报信,同样说前线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尽数倒戈,正南下攻城略地中。

    不,不叫攻城略地,而仅是行军。

    六十万大军,再加燕王十余万,总计七十多万军队,浩浩荡荡的南下,根本无需攻城,所到之处,尽数投降。

    即便不投降,在如此海量的军队面前,也根本截断不了粮道,出不了城,七十万大军光是路过,就能把沿路城池守军吓个半死。

    越来越多的人来报信,铁铉不得不信,李景隆所率的庞大北伐军队,全部倒向了逆贼!

    “这…这…不可能如此!”

    铁铉目眦欲裂,为李景隆,也为郭英,俞通渊等领军大将的反叛而感到愤怒难当!

    直到。

    瞿能领五万先锋军来到济南府,并劝降他。

    “我非谋反,乃是奉太祖圣旨,回师应天府!”

    瞿能在城墙下,高举明黄色圣旨。

    铁弦只觉他的话刺耳无比,奉太祖圣旨?!

    太祖乃庙号,如何下旨?

    但铁铉知道瞿能为何如此说,白沟桥太祖显灵一事,也随着六十万大军的反叛而传开,铁铉已紧急上奏报给朝廷,但面对百万南下的大军,谁能来抵挡?

    更何况,这些人全都信誓旦旦,坚信不疑,就是太祖显灵了。

    铁铉在墙头看到,这些到来的反叛大军,士气高昂无比,丝毫不像说谎的模样。

    三人成虎,如今却是六十万大军都说见到了太祖!

    “你让你的人退后,我下去一看。”

    铁铉面沉如水,让瞿能大军远离城池,他再下了城墙,打开城门,领着十数个亲卫,骑马来到了瞿能面前。

    “铁铉接旨!”

    瞿能翻身下马,准备宣读圣旨。

    铁铉嘴唇动了动,最终还是选择下马,行礼,躬身接旨。

    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说与各地官员听,朕在天上从楚史官那儿,知道燕王与太孙争权,这些个不孝儿,不守《皇明祖训》,朕下界来,收回李景隆兵权,命他们南下,等他们到应天府时,朕下来收拾这些个不孝子孙们。

    各地官员接到朕的圣旨,肯听从的,多给大军粮草,不听从的,勿要生事,钦此。”

    瞿能念完,合拢圣旨,朝铁铉微微笑道:“你可要亲眼一睹此圣旨是否陛下笔迹?”

    铁铉半晌才说:“此圣旨的确是太祖语气,但我仍要见一见这笔迹!”

    他是国子监生,后被选为礼部给事中,多接触过陛下御笔,知道陛下笔迹如何。

    瞿能也没藏着,将圣旨递给他。

    铁铉拜了一下,才双手接过圣旨。

    展开细看。

    许久。

    他无话可说,只看向了瞿能:“你们真的见到了太祖圣灵?”

    这份圣旨,他找不到半点破绽,是太祖说话的语气,是太祖的文笔,也是洪武宝印!

    “我瞿家三代皆是忠臣!”

    瞿能正色道,“若非亲眼所见,亲耳所闻,我又岂会带着我的两个儿子一起南下?”

    铁铉沉默着。

    瞿能又说道:“我手中还有楚史官所赠电台,能与燕王、曹国公、武定侯等人联系,你若还是不信,尽管与他们聊上半日。”

    铁铉长叹:“不必了,我信了你。”

    瞿能笑道:“今晚我再与铁参政细聊,我问心无愧,我身后五万大军可为我作证!”

    铁铉看了看他身后,转过身,做了个手势,“请瞿将军入城!”

    “请。”

    瞿能顺利进入城中,傍晚时分,拿出电台来,给铁铉等人看,当着他们的面联系燕王等人。

    铁铉默然许久,心中明白,此刻身处应天府中的圣上,怕是要寝食难安了……

    七十万大军南下,势不可挡。

    事实如铁铉所猜测那样,李景隆六十万大军临阵倒戈,一起归降燕王的消息,传回应天府时,朝中大臣无不哗然。

    应天府内的百姓争相议论此事,一些人见机不妙,慌忙逃离应天府,回了乡下老家。

    御座之上,天子震怒,先是命人严查谣言为何人传播,不久后,慌张下令各地勤王,调集大军前来应天府。

    第二日,祭告太庙,求太祖显灵。

    太祖不应。

    天子再接二连三的祭祀太庙,朝堂内人心浮动,每一日都能听到七十万大军南下到了何地的消息。

    沿途几乎无人抵挡,大军浩浩荡荡,所过之处,无不信从,奉太祖圣旨,供给大军粮草。

    只半月后,燕王所率先锋军就进入了徐州,即将来到朱家祖地所在的凤阳府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,为什么不来孙儿这里!!”

    太庙内,建文帝朱允炆崩溃大喊。

    七十万大军,如何挡得住?

    他身后,站着黄子澄齐泰二人。

    “陛下,应天府有二十万禁军,还有一战之力!”

    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