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想娶女帝不正常吗?最新章节!

    这一场被正英帝和吴皇后提前组织好的‘密谋’政变。

    右手倒给左手的手法。

    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。

    就连这次模拟推演中,身处于局外人状态的陆成安,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去揣摩正英帝到底是在打什么样的算盘。

    【正英二十二年一月,吴皇后临朝称制、‘挟威而立’,上万禁军瞬息之间的功夫就控制住了天京府,正英帝选择退居西苑,他以调养身体为由,放权于吴皇后主治朝政。】

    【吴皇后更改年号为——明德,正英帝默许了此事。】

    【朝堂之上的百官对吴皇后在正英帝还未驾崩之时...就擅改年号一事而议论纷纷,但看在正英帝没有阻拦的意思,也大多不敢站出来持反对的意见。】

    【明德元年,吴皇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制。】

    【首先,吴皇后改进了考试内容中的科目,不光是诗词歌赋、文章策论、对杂学等等学术,通通都放纳于考试内容中。】

    【其次,每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都要以更严格的要求筛选,并由皇城司负责考场上的秩序,巡逻考生有无作弊的情况。】

    【最后,规范了南榜和北榜的诸多细节,北榜只录取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,南榜只录取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。】

    【而在殿试时,这些学生则是一同入殿,皇室再从这一百位学子中挑选出状元、探花、榜眼。】

    【此外,吴皇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举考试的地位。】

    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,对国家而言,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,为选人任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。

    对社会而言,这是给出身低微的人寻找到了一条上升通道。

    最早提出科举制的人是隋文帝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隋文帝他打算用这个东西拿来对付门阀的法宝,另外一方面可以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学识的人出来做官,而不是使用那些通过关系走上台前做官的草包。

    只不过隋文帝杨坚只是提出,没有正式创立。

    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的人是隋炀帝杨广。

    但真别把杨广想得太好了,鼓吹杨广是千古一帝,功在千秋的人,真该想想那些被杨广给坑死的普通老百姓。

    这家伙是不把人当人的,只把自己的利益放最重,世家子弟在他眼里都是小韭菜,更何况那些穷苦人家。

    隋文帝杨坚推出科举制可能真存有选拔人才的想法。

    杨广可能是单纯不爽那些门阀世家跟他抢夺权力,毕竟门阀的影响力在当时那个局势下又大,他杨广还不好弄这些人,所以就试图启用这个制度想往死里搞那些门阀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别说是杨广了,后面的大唐都没能使用科举制度,将门阀垄断的问题给解决。

    政策是好政策,人未必是好人。

    政策提出来了,但人是可以控制这些政策的。

    到了唐中后期的科举,这些科举考试如同虚设,该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,还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。

    大晟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有问题,世家子弟和寒门出身的比例为8:2,而寒门下边的庶族,三年科举考试,能进去一个,就谢天谢地了。

    农民里出个读书人,更是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主要是门阀受教育的程度高,寒门也能得到一定的教育,庶族的话,基本就要看家境好不好,家境差的,也没什么读书的机会。

    你不推进整个国家的识字率,降低文盲人数,提高整体的知识素养。

    就想靠科举制解决门阀世家的问题,简直是异想天开。

    所以,陆成安预料,只要岳母的政治水平不低,能意识到这些问题,下一步,就是全国推广教育。

    大晟王朝的造纸工艺在线,前期还开海放关了,提高了国家的财政和地方的经济效应,这是一个非常好推广教育的环境。

    陆成安一边运营凉州这块土地,一边思考自己要不要执行自己【光禄大夫】的使命,稍微向岳母提点个人看法。

    只见,一个身影坦然向前!

    【明德元年三月,成王提出‘百姓强则国家强’的观点,认为科举制度的改变,只是略微帮助到大晟王朝的普通改革,真想要让国家强盛起来,推行教育才是治国之本。】

    【这是表面上在朝廷上说的。】

    【暗中,成王阐述了自己的想法,认为门阀世家之所以强,是因为他们天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好的教育渠道,即便没有家族关系,也能通过手上的教育资源高人一等,只有提高普通人的教育资源,才能让普通人有机会踏足朝堂。】

    【科举,比的还是真才实学。】

    【推行教育,让庶族寒门的真才实学优胜于世家门阀子弟时,那才有形势逆转的效果。】

    【吴皇后与正英帝听后深以为然,命令各地官员,置办社学,提高各地教学的质量。】

    小八这几轮的操作下来,感觉实在是太爽了。

    再这样刷政绩下去,这次模拟推演,我小八那必然少不得一个‘亚圣’的称呼。

    【明德元年四月,吴皇后推行教育,兴修水利,修定新的刑律和制度。】

    【因为商业经济上的发达,吴皇后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,多次向农户减税,减轻人民负担,促进国家农业生产,稳定农业发展。】

    【而为了找补回来再农户减税上的损失,吴皇后加大了对商人的商税,这让多数商户感到不满,可是看到在大江南北大行其道的锦麟卫,他们默默选择了忍受。】

    【大晟王朝的民心提高了。】

    【对基层农民的减税,导致大多数的农民的手上都有了一些闲碎的银两,更利于生活,这大大提高了大晟王朝的人口增长。】

    【明德元年结束,大晟王朝的人口数目有了显著的提升。】

    【明德二年一月,陆成安正式接手凉州政府,他认为凉州人不光是勇猛,还极具野心,所以他来到凉州,一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,彻底整治凉州官场,方能让边疆太平。】

    【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,陆成安细细审查整个凉州的情况,却发现如今凉州地境内大多数的职务都由中层武官接管。】

    【早在前些年,晋王过来整治凉州官场的时候,就清查了大批地方豪强的家产田地,迫使驻根于凉州的长孙明本家迁居去往南方。】

    【汉王随后的到来,第二次清洗了凉州派系,两位亲王前前后后的到来,让凉州的行政机构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。】

    ?

    陆成安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
    特么的整个凉州的行政机构直接是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,晋王和汉王的借题发挥,到底是砍了多少人啊?

    连长孙明的本家都给你们俩干怕了,一家子人拖家带口跑路了。

    最离谱的不是行政机构瘫痪了,是凉州人是出了名的能打,出了名的将领多。

    现在是中层武臣接管凉州军团的大多数事务,而武威、天水、安定三个凉州重要地带的总兵,全部被换人了。

    武威总兵官吕琯,天水总兵官朱咏,安定总兵官樊靳钊。

    凉州?

    小天京府!

    全是你们这几个亲王手里面的人!

    【明德二年二月,陆成安总揽整个凉州的政务,并命令各地的县令将县城内积累的陈年弊案或是难以处置的事情,写成文案摆放在他的案牍上。】

    【陆成安的政治水平高于90点,陆成安的才识水平高于90点。】

    陆成安这些年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去操作。

    这闭关能做什么?

    那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数值!

    十几年的功夫,政治和才识这些基础数值,陆成安都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