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booktxt.io,最快更新想娶女帝不正常吗?最新章节!

    现在已经不是藏拙的时候。

    任何问题在出现苗头之前,就要想尽办法将其掐灭,以免造成更大的恶果出现。

    在数次模拟推演的经历中,很多糟糕的状况都是放纵使然。

    晋王调动起来所有可以使用的资源,她的资本就是在这种原始积累的情况下不断地攀升。

    而且相对而言,晋王借助吴家的原有人脉,她的资本积累也是最容易的。

    不过,用野心家的角度观察布局,晋王不应该去调动吴明所在的位置。

    吴明在蜀地管理边军,这个位置非常优越,晋王处于一个中央朝廷一旦出现问题,就可以通过吴明这条线退守巴蜀的天府之国。

    四川这个地方,偏偏是可以做到自补自足却又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区特性。

    拿到这块地方,晋王最起码也能自守很长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但是,晋王又不可能这么去做,这相当于是提前准备谋反,为篡夺权力而做出有预谋的部署。

    晋王是来解决问题的,而不是在制造问题的过程中继续扩大她的个人战果。

    那不就是故意寻求内战吗?

    大晟王朝一旦乱起来,最大的受益者永远不会是晋王,这点晋王可以肯定。

    因为整个大晟王朝,具备内战能力的人,只有她们皇女自己。

    打内战的下场,就是她们内部之间互相内耗,从而消耗掉整个大晟王朝的国家潜力,无论谁胜谁负,大晟这个国家的元气必然大伤。

    到时候,随便来个第三方势力,都有可能捡个便宜走。

    晋王是有她自私的想法,但最基本的战略意识,晋王并不缺少。

    并且,晋王最防备的就是外部势力对大晟王朝的干扰。

    对于蒙古的一举一动,晋王更是深感心腹大患,若不是要解决的内部问题太多,正英帝又支撑不起一次对外的大型战役,晋王早就开打了。

    说什么都不能让野女人跑进来抢人。

    大晟王朝眼下最大的问题,反而不是人才上的问题,在整个大晟内,想要复兴国家的有志之士,栋梁之材是很多的,实际上,大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源。

    要立刻执行变法的手段,及时变现,给大晟王朝提供经济支持。

    但这一点想要解决,又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,根深蒂固的旧官僚集团若是不能一口气清干净,这些依附在大晟王朝上的吸血虫,就能卡死变法的大计,一日不让它进行下去。

    晋王在这方面是真没什么经验,要她来干这种精细活儿,可能就是以杀为策。

    不服的都杀了,那不就只剩下服她的了吗?

    可惜,现在的皇帝是正英帝,不是晋王,这个办法,显然是没办法适用当前版本的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宫中批阅奏折的正英帝拿到了宁王秘密上疏的奏折。

    有着秘印的宁王,她上奏的折子,都是最高保密的状态,而且有秘印标识的折子,正英帝也是优先批阅的。

    “你们二人,觉得朕这排行老四的女儿芷凝如何?”正英帝还没打开折子端详,先是向堂下的两个孙儿问话道。

    近些日子,给正英帝感觉最不一样的女儿就是宁王。

    当然,其他女儿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,但她们在性情上都不曾有太多的变化。

    可是宁王给正英帝带来的感触却最不寻常。

    味儿不对。

    很不对。

    对于宁王,苏为英是很难评价的,他和宁王之间的交际非常少,也只是在早年听闻过自己的母亲晋王和宁王关系一度亲密。

    后面的事情,苏为英就不清楚了。

    真正论亲近的话,只有苏灵然比较亲近宁王,宁王是灌输了自己的全部心血,就像是亲生母亲一样对待苏灵然。

    苏为英不怎么熟悉,不敢贸然评价,而苏灵然肯定不会给宁王添堵,在皇爷爷面前说宁王的坏话。

    “宁王果敢敏锐,有大国风范。”苏为英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夸赞。

    苏灵然却给出了高度的评价,“动荡之下护国于危难,安康之局定社稷平安。”

    正英帝点了点头,他是想要知道两个孙儿对宁王的风评如何。

    主要是宁王近期在北镇抚司的动静不小,正英帝不是不知道,而且其中的手段,都不像谦谦君子可以用出来的。

    正英帝是怕宁王误入歧途,工于城府,修于心计,而忘了本心。

    “这是宁王给朕的折子。”正英帝喜忧参半地说道:“朕深知汉王宽厚,有些事情,她办起来未必能下狠手,故此让宁王去河南考察民情、了解当地的官情。”

    正英帝的脑海里有陆成安取义成仁的记忆,从陆成安的视角中,他很清楚地知道了多个地方的腐败情况严重。

    河南就是重灾区之一。

    所以正英帝派遣汉王去河南,而为了避免出现状况,正英帝还上了一个保险,让宁王暗中同去调查。

    监察御史的死,正英帝很难放得下河南这块地方,可谁能知道,短短时间内,不光是河南出了问题,陕西也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“宁王在折子里说,地方的官员为了镇压民情,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,他们不惜大开杀戒,以防止走漏风声。”正英帝深深痛惜地说道:“河南派遣了钦差坐镇,尚且如此,又何况其他地方呢?”

    “鹿崇素来官声极好,连年政绩惊人,朕欣赏此人,未成想...这人心远比明面上看着的更龌龊。”

    正英帝看着宁王折子里所说的事情,字字诛心。

    你要想,在河南,正英帝是放了汉王坐镇的,可是汉王坐镇的情况下,鹿崇竟然都敢纵容当地的吏员克扣赈灾的米粥,甚至情况危及到自己的乌纱帽时,鹿崇不光是处决了当地的吏员,还要拿冲击官府的理由把事情闹大的老百姓们一起给杀了。

    如果汉王没坐镇的话,是不是鹿崇直接坐视不管这些吏员的小动作,立刻向灾民动起屠刀?

    这种事情正英帝不敢想,也不能想,如果大晟王朝的官员人人都如此,那么大晟王朝不想灭亡都难!

    而正英帝一开始也怀疑宁王是不是有所添油加醋,或许鹿崇与她不对付,故意把事情说得那么严重。

    毕竟鹿崇的政绩很是显著,过了今年,是有机会入朝拜官的。

    这才对两个孙儿如此发问。

    不过,正英帝看折子看到最后一面,宁王提出三司会审,拿朝廷的官制裁鹿崇,最后的一点疑虑,也被彻底打消。

    随之而来的,却是回荡不尽的岀叹息。

    苏为英和苏灵然趁着正英帝叹息的时候,也是上来看了折子一眼。

    这份折子很正式,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,不存在偷奸耍滑的嫌疑,公事公办,鹿崇这人大概率是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而且宁王敢申请三司会审,肯定是有对方犯错的确凿证据,不然不会如此。

    “不是,我爹就在河南,让他去审不就好了?”苏为英下意识地开口道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陆成安是再公正不过的人。

    正英帝摇了摇头道:“让你爹去审理此案的话,他的官身还未有此资格。”

    “三司会审,要刑部尚书、大理寺卿、左都御使共同审理,以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为三法司。”正英帝继续道:“你们的父亲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